窯烤專用區
燒烤談心區
戶外休閒區
室內優雅區
附設遊戲區
裡面其實包含許多元素:軍事風格、工業風格、有點日式風格。總之,都是看當初想要什麼就做什麼,不限定的思維或許也是一種特異性!(圖片中所有皆為玩具槍僅為展示用)
在接近知天命的時間,開始了為自己紀錄後半段人生,也為這個剩下40%的過程更精采。
自建宅的過程
窯烤專用區
燒烤談心區
戶外休閒區
室內優雅區
附設遊戲區
裡面其實包含許多元素:軍事風格、工業風格、有點日式風格。總之,都是看當初想要什麼就做什麼,不限定的思維或許也是一種特異性!(圖片中所有皆為玩具槍僅為展示用)
西元1895年至1945年間
由日本殖民統治的時間
這時期日本人為了改善台灣人的習慣
推廣台灣人泡澡及洗澡習慣
於是有了許多的海水浴場及湯屋的誕生
我的曾祖父(潘踫砲)也在那時候建立了家族的湯屋———-伊豆屋
經過了一個多世紀我找到了家的方向
也正在前往故鄉的路上
從1997年開始進入社會工作後,為了讓老人家放心,聽從長輩的意見進入一家私人公司上班。當初給自己一段時間,只想做到30就足夠,30歲以後要做自己有興趣的工作,不過人算總是不如天算,還是沒能在那一年完成心願。
既然無法在2004年完成自由財富的願望,後續便一直將此夢想的種子深埋於心,直到5年後因為岳母的關係,期望能回山上居住,於是開始了一連串的看地、談價,不滿意再繼續此循環。等到36歲那年總算買了人生的第一塊地,也意味著未來將回歸山林,過著簡樸的生活。
我的小屋因為對於祖靈的敬畏,在莊嚴的儀式中開始了。土地是上天賜與人們的大禮,這片土地一直給予我們除了生存也象徵著希望。老一輩的說:有土斯有財,有了土地一切都有希望。
祭祀的過程除了對土地的尊重之外,也要對上天表達謝意,感謝給予我這麼多的資源,讓我能夠逐步實現我的理想。
最後還是感謝協助蓋房的滿州老闆,因為老闆的鼎力相助讓我這段時間有屬於自己的房子,也因為老闆讓我知道夢可以做也可以實現的。